您現在的位置:新聞首頁>熱點要聞
聚焦“五一”國際勞動節 “重慶工匠”詮釋匠心
重慶網5月3日電 工匠精神正成為“智造中國”新時代的品質追求,它關乎著一個國家的工業文明。詩經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已讓人想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深厚淵源。在北碚,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大半輩子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只把工作當作養家糊口的手段,更是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他們中有恐龍“美容師”,有木頭雕刻師,還有身懷“特技”的車工……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用心去感受屬于他們的光彩吧!
恐龍“美容師” 宋中偉
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有一群恐龍“美容師”,他們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從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及化石標本的修復、裝架、展示。今年60歲的副研究員宋中偉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重慶自然博物館已經工作了36年,一直從事化石標本的修復整理工作。
展廳內的恐龍化石都是通過他們制作成展品再陳列展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整個重慶就只有7名具有這樣技能的專業人員。
木頭雕刻師 陳益勇
陳益勇是重慶玄竹堂雕刻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2000年畢業開始,他就與雕刻結下不解之緣。經過17年的沉淀和打磨,其作品構思巧妙,刀法圓潤,造型生動,形象逼真。
2012年,陳益勇的木雕作品“五福子戲彌勒”在重慶市第五屆工藝美術博覽會上獲得金獎。2013年,以陳益勇為代表的“北碚木雕”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他正申報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北碚木雕”的傳承人。
汽修技術員 楊利平
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運行,離不開一線汽修工的默默付出。今年42歲的楊利平,是重慶北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保修廠技術員,從事汽車維修工作20年。
楊利平結合工作實際需要和各種車型特點,刻苦鉆研各種新工藝、新技能,使自己的汽修水平長期處于業內一流。2015年12月,楊利平被交通運輸部、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愛崗敬業汽修工楷?!惫鈽s稱號。
“一刀準”車工 謝德文
謝德文是重慶歇馬機械曲軸有限公司的車間主任。20歲進入歇馬農機站做學工,三年就掌握了大部分型號車床的操作技能。憑著精雕細琢的鉆研精神和平時的勤學苦練,謝德文練就了“一刀準”的絕活,每次開工他只需一次調試就能制作出合格的產品。
如今,48歲的他始終堅守在生產一線,多次組織車間技術骨干進行技術攻關,解決生產難題,并且不斷研究新技術、新工藝,開發新產品。
$Page_Split$綠植修剪人 羅洪明
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風吹雨打,人們都能看到城市公共綠地里忙碌的園林工人。
今年56歲的羅洪明是我區市政園林管理局綠化工程處的一名園林工人,與綠化處近100名園林工人一樣,他的工作主要就是養護管理我區的公共綠地,具體包括修剪、抹芽、補栽、移栽、鋤草等。修剪不單單是把長高的或多余的枝葉剪掉,有時還得剪出各種各樣的造型。
每到夏天,羅洪明都要在白花花的太陽下工作,身上的衣服一會兒就濕透了,雨天也同樣如此。
美衣設計師 沙盈
沙盈是西南大學紡織學院的一名講師,從2003年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執教13年。除了給學生帶來專業指導外,她還帶領學生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等活動。
在工作室,沙盈常與學生就服裝設計的細節進行討論。設計圖、面料的材質、色彩、配飾……一件服裝從設計到完成,所有細節都在沙盈的考慮之中。她的作品“絲水流年”獲中國絲綢服裝設計大賽西南賽區二等獎。
城市建造者 唐偉
唐偉是光亮·天潤城項目的一名建筑工人。磚頭、水泥,看似乏味,但這卻是34歲的唐偉在工作中打交道最多的兩樣東西。
作為一名年輕的建筑工人,唐偉在建筑行業已經工作了十年之久。每天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唐偉說,這一行雖然辛苦,但是看著一棟棟高樓從無到有,從一片平地變成高樓,心里充滿了自豪。就好比人生,從打牢地基到一磚一瓦的建設,都必須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穩穩當當。
機械維修師 文繼榮
今年57歲的文繼榮是重慶市正川醫藥包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制瓶機維修師。從1988年公司成立初期到現在,文繼榮每天都和機械設備打交道,外行看來枯燥無趣的工作,他卻在這個行當里堅持了28年。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設備不斷更新,需要學習的新技術、新工藝也不斷增加,文繼榮說,自己就是喜歡鉆研技術,越是鉆研得深越是有感情。指甲縫、手掌紋路里的黑色油污是他夜以繼日辛苦付出的見證。
- 凡本網注明"來源: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轉載請必須注明中,http://www.2120465.buzz。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